欢迎访问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kaiyun开云官方网站!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不忘初心 材料人 > 正文
不忘初心 材料人
蒋导江:中国冶金学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2-10-29   作者:kaiyun开云官方网站  

 蒋导江(19031984)冶金学科教育家。湖北石首县人,192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在浙江宁波效实中学任教两年后,于1929年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在英国雪菲尔德(SHEFFIELD)大学获得冶金硕士学位。接着在德国喜望钢铁公司任职。1935年回国,在永利化学公司黄海化工研究社和南京硫酸亚厂任工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到云南大学任教,担任矿冶系主任。1943年任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并在1945年~1947年间在资源委员会下属的矿冶研究所任兼职研究员。此外,还先后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及兵工大学兼任教师。19481981年先后任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矿冶系及冶金系系主任长达30多年。他在漫长的40余年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冶金专业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

蒋导江教授大半生从事冶金高等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从教学的编著,讲课方法,教书育人,团队培养,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积累讲学之经验,穷多年之心血,著书立说,编著了《普通冶金学》,《金相热处理》,《电冶金学》等5 部著作。其中,《普通冶金学》于1945年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大学丛书》,而为当时国内高等院校矿冶系选作教材,替代了国外有名教材:Hoffman 的《普通冶金学》同时也是广大冶金工程技术人员所必读之书,被誉为冶金学的奠基读物。这本书从1945年出版以来,到解放后的1951年,先后印刷了6次之多。

他编著的教材做到取材精练,主次分明,诸如冶炼的重要原则,冶炼过程的原理,高温测量,燃烧的热工等理论较强的部分则阐述甚详,并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富于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积极的思维。此外,它还适当联系我国的实际,反映我国冶金学科有关方面的发展水平。例如,书中收集了当时永利化学公司南京硫酸亚厂的水煤气制造资料,介绍了云南个旧锡务公司的选矿流程,我国煤的分类法及各大省区煤质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金史及近代我国钢铁工业的兴起及发展情况。书中有些章节还是他本人从事调查研究的结果,有他的独到见解和特色。

解放后,他已年过半百,还主动积极地坚持参加俄语学习班,以期从俄语专业书刊中收集有关资料,用于教学改革。他参考俄文书籍,先后编写及开出《冶金原理》及《冶金工厂热工仪表及控制》两门课的讲义和开课。《冶金原理》讲义曾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选用,重印,发行全国,作为内部试用教材。此外,他还合译出版了苏联名著《火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上册(1955年),下册(195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教学参考书。编译出版《冶金文献》及英、俄、德3语种的大量科技资料,不下百余篇,供科研同志参考。

他讲授过的课程很多,包括冶金化学分析,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普通冶金学,电冶金学,金相学,金属材料学,冶金原理,冶金工厂热工仪表及控制,冶金厂保安与防火等10余门课程。他在讲课中‚很重视教学方法‚早在云南大学任教时‚ 就被誉为启发式教学的倡导者。在讲课中,他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基础理论方面;而且重视讲述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因 而引出问题的思路清楚,内容组织得好,连贯性强笔记好记,听后印象深。此外,他在讲课中充分运用了教育学的学习迁移规律。他是化学系毕业的,物理化学基础雄厚,他在讲授普通冶金学时,就充分运用员工在选修课——物理化学中学过的知识来讲授新概念,引出新知识,这即有助于员工巩固物理化学的概念,又能使员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他讲课几乎全用英语讲授,考试题及作习题也规定员工用英语表达,这对员工英语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他在担任系领导时,颇重视团队的培养及实验室的建设。他常说,高等教育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育设备。他总是要求学校派水平高的基础课教师到系里讲课。20世纪50年代初期,历届毕业助教大都被派往北京钢铁学院或东北工学院进修及到冶金工厂实习,为日后冶金系这支教师队伍奠定基础。他本人也在1954年只身去东北工学院考察学习苏联模式的教学数月。他一贯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云大矿冶系执教期间,白手起家,5年内使实验室初具规模,但却遭到日寇轰炸破坏。到重大后,矿冶系的仪器仅有1台德式显微镜及化学分析设备,1948年他亲自赴上海选购设备,添购了大批化学试剂,试金天平,马弗炉,定碳仪等设备。解放后,他积极主动向学校争取经费,向国外定货,先后建立起金相热处理实验室,冶金炉,冶金原理,炼铁,炼钢,轧钢等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教学、科研的基地。

他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早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过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冶炼的研究,学位论文发表后,荣获奖章。解放前他在重大矿冶系试金室旁自建分离塔,从事粗碱提纯的研究。还为当时綦江三溪电化冶炼厂担任废铜去砷精炼的研究。解放后,他组织师生开展科学研究,为综合利用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做出了成绩。“大办钢铁”时期,在他的领导下,建起了坩埚炉,小高炉,侧吹转炉及炼钢感应炉等,其后调整为利用废钢原料生产合金钢材料的小型钢厂。在他进入晚年时,还不顾高龄,不顾重病缠身,亲赴上海接受国家科委和教育部下达的“纺件与块规激光热处理”研究课题的任务,领导教师新建激光热处理实验室,从事研究。此外,他还在这之前1年,去成都132厂为该厂聘请承担编写有关技术的英文说明书的工作。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的编委。1983年冬他还不顾年老体弱,去承德参加该书的审稿工作。回到北京,因心 血管病突发,于1984年元月1日晨溘然逝世。终年80岁。

他的半个世纪都是在旧中国的苦难日子中渡过的,他的工业救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抗日战争爆发,鞍钢陷入日本人的手中,汉冶萍钢铁厂关门,大后方少数几所钢铁厂处于不景气中,使无数学成归国的志士仁人竟无用武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政通人和,百废具新,使他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此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他在1959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个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锻炼成为1个共产主义的战士,这对员工及广大教师起了极大的教育作用。他既是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和学术团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除长期担任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冶金系主任外,还担任过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务委员,全国第3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第5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四川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浏览次数: